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12-10 16:00:46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研究

——以西宁市为例

 

李怡 马晓燕 王海莲

 

青海师范大学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与初中的许多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够把握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生活。在小学科学和初中地理的衔接过程中,老师们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探索出一种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新时代义务教育地理和科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育人的导向:从三维目标变为四维目标,增加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新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课程实施部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将重点放在了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进阶上,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将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内容变得更加精炼。增加学习品质评估、师资训练和有关教研的个案,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师资的教学水准。

 

一、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2]

2.衔接教育:

衔接教育主要指两个学段前后的互相连接和过渡,从“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行衔接,小升初衔接教育主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相互适应,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3]

 

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联性

1.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和初中地理都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性。综合表中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在课程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都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二者所涉及的内容都是较为综合性的,都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课程属性上存在着一定的交集。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等特点。

表2.1义务教育科学与地理课程性质对比

 

2.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理念具有普适性,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4]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在体现地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融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突出了地理的特点。[5]从整体上来看,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衔接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目标上做了修改,将原来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改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并设置了总目标和具体的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是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来阐述目标,没有具体的学段目标。由于二者间课程目标阐述的维度不一样,所以在比较上有一些难度。但深入探究后可以发现二者的核心内容大致相同。

 

4.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科学课程共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它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涉及到地理的学科核心概念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课程内容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图2.4)。

图片2.jpg

图2.4地理课程内容结构

 

三、西宁市小初衔接现状

本研究为研究西宁市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现状,主要针对本市七个区的初中地理教师、小学六年级科学老师、六年级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本学校科学课的现状,为后续衔接案例做数据支撑;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他们的感受对比小学科学的课程对初中地理的帮助,从学生角度评估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学校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关衔接策略,为后续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作用。[6]

针对小学科学老师采用面对面及电子版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选择七个区小学的科学老师进行调查,由于本市小学科学老师比较稀缺,样本数量较少,共选择15位小学科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初步了解到:西宁市小学科学老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职老师师资力量极少,大多数为数学、化学等学科老师兼职教学,各个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其中大通县与湟中区受桂馨基金会帮扶实现了科学教育援助。桂馨基金会致力于改进少年儿童的科学教育:一是提高全国科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孩子家长对科学老师和科学课的尊重和重视程度。桂馨基金会经常会开展科学老师系列培训,帮助老师了解教育改革动向,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针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乡村学校配备科学实验工具箱,促使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更好地激发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针对有基础的学校配备科学实验室,助力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暑假时候还会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使老师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在学生方面,大多数的学生都对地理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要加强对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热爱这门学科,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只有对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才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对于少数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老师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由于初中学科门数的增加,会造成他们不能科学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或是继续维持小学的学习方式,这些变化都会让小升初的学生不太适应,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加,从而对学习某一科目失去了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他们机械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主动去思考、探究学习的规律性以及趣味性。

大多数的初中教师都觉得小初地理衔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中学教学中,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核心素养的达成。在大多数的初中教师看来,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不均衡这几个方面,都属于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达成的难点。虽然有少数的初中地理老师会和小学科学老师展开对专业方面的衔接问题的讨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衔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知识的遗漏。

 

四、小初衔接优化措施

衔接教育不是一个年级、几个老师就能做起来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各方的努力,只有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了衔接教育而努力,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初地理教育的衔接。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衔接优化措施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分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措施如下:

(1)搭建小初衔接交流平台,加强交流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学段间的教师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学情,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地理的生活。建立小学与初中之间的沟通平台,有利于突破沟通障碍,方便教师之间的教学与学习。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频繁。在这个平台上的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在教师培训的时候进行交流。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针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进行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们的共同进步。

(2)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缩小教育差距

因为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差异,所以在没有得到教育援助的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科学教师短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兼职的科学教师,专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而且他们本身的科学知识水平还不够高,这对科学教育的发展不利。其次,要给学校准备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和老师都能自己动手,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科学,更好的感受到科学的神秘。

(3)加大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课程地位

  加强科学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优质课程的评选,加强科学教师的技术训练,把科学课程列入必修课程,提升其在学校的地位。

2.学校衔接优化措施

(1)加大课程考核,提高重视程度

通过加大科学课的讲授次数,提升科学课的重要性,强化对科学课的评价,使学生和教师更加关注科学课。只有把每一节课都做好,保证每一节课都有质量和质量,学生们才能在科学的课堂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定时的测试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参考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最终达到科学课程的良性循环。

(2)优化基础设施,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以某些课程的需求为基础,将课程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出一个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以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为依据,适当地添加一些衔接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理解并运用知识。

(3)与当地实践基地建立联系,开阔学生视野

  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天文馆,科普馆,这些都是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去处。学校与这些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展相关“学生讲解员”活动,使学生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在这些馆内,学生还可以学习到课本上没有讲解到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3.学生衔接优化措施

(1)加大课外书籍的阅读,开阔自身视野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们应该加强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这样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眼界,而且在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更好地与之相结合,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2)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科学学科的学习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并且要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把重点知识做好笔记,在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上,要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

 

今后的地理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基本任务。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是地理教育的本质追求;而小升初地理衔接教育又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要抓住核心,做好地理各个环节的衔接教育。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并积极面对情境化、信息化的课程内容的挑战。

       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由于年纪小而偏爱死记硬背,不重视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的习惯。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将小初地理教育与知识的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让地理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对地理这一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午阳.也谈信息技术课堂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劳动保障世界,2017(17).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

【3】张金业.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段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田刘诗钰. 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标签guestbookform报错:该栏目下没有新增留言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