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 | 地球的运动—自转 | 单元 | 第一单元第二节 |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七年级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在已有的六年级小学科学的基础上,探究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小组互助合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 ||||||
重点 |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 ||||||
难点 | 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 ||||||
学情分析 |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表一切事物的科学。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认识全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在小学六年级科学中就有相关内容的探索虽然相对浅显,但是确实也能够为未来学生学习和接触地理知识打好基础,成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重点.为初中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给自己装上“地理的头脑”,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来基础。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1.播放《太阳东升西落》视频,提出问题: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 2.回顾六年级科学课所学的《地球的运动》,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和夜的不断交替的现象是如何让产生的做出假设? | 看视频,思考“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
学生做出假设,交流学生的看法。 | 用视频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 | |||||||||||||||||
讲授新课 | 1.地球自转的方向 (1)如果把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连续曝光照相,你就会得到一张星星绕北极星运动轨迹的照片。这可以说明地球是在 不断转动 的。
(2)星星绕北极自东向西运动,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2.地球自转的中心和方向 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 巧计: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3.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实验一】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正确的演示方法如下: (1)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 (3)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4)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通过演示,顺便展示记忆口诀“南顺北逆” 【实验二】回顾地球的运动的探究: 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做出总结】
4.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呢?
【新知拓展】假如地球是透明的、发光的,会有昼夜现象吗? 【简记:昼夜交替的原因】
5.区分晨昏线、晨线、昏线 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 晨 线: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昏 线: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读图:指出图中晨昏线中哪一段是昏线?哪一段是晨线?
课堂小练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 自转运动 B. 公转运动 C. 星空变化 D. 季节更替 【解析】 赤道的周长是4万公里等于八万里,转一圈即经过八万里,自转周期为一天,即选A | 学生自学,并得到答案,鼓励他们讲出正确答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之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学生自己实践,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知识。
可以通过老师指导,学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
学生回答: 不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读课本图文回答: 昏线:ADC线; 晨线:ABC线。
认真读题,当堂完成
答案:A |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读课本文本,了解地球自转方向的特征。
让学生形象记忆地球自转的的方向。
提高学生能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记忆。
【简记晨线、昏线】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化难为简,准确解答。
| |||||||||||||||||
板书设计 | 清晰易懂,简洁明了。 |